古画中的动物,究竟有多可爱?
现如今,宠物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以宠物为主题的电影、画作、展览等更是受到人们的追捧。但人们对动物的狂热绝非现在才突然出现,早在古代,它们的地位就远比我们想象得高。
近些年出现的“铲屎官”一词生动地证明了宠物地位的大幅提升。小孩子打翻了东西还会被教育,但猫主子打翻了东西人们只能默默去收拾残局;二哈把家里弄得再糟糕,看到它的表情也不会忍心把它赶出门。很多人不禁感叹:“我活得还不如一条狗!”
《冬日婴戏图》(局部),绢本设色,196.2×107.1cm,宋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地位超然的“主子们”
豢养宠物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当时,人们死后往往会用狗殉葬。这种做法虽然听起来残忍,但却显示出当时狗的地位。随着后世的发展,宠物的地位也随着朝代更迭而不断变化。而到了明清时朝,宠物更是成为了真正的“主子”。
松年《番人贡犬图》,绢本设色,25×28cm,清代
“狗比人金贵”这句话在明清的宫廷中再适合不过,嘉靖皇帝是出名的“猫奴”,而雍正皇帝和慈禧太后更是爱狗如命。他们对宠物的疼爱绝对让现代的铲屎官也自愧不如。
现代宠物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宠物的怀念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葬礼方式:火化、做成标本、克隆出一模一样的代替等等。而在嘉靖年间,虽然没有科技手段辅助,但皇帝的宠物死后却能享受和他一样的待遇。
《双猫图》,绢本设色,90×54cm,清代
嘉靖帝爱猫简直到了荒唐的地步。他所豢养的猫和官员一样,有职衔、领俸禄。他曾给一只爱猫命名为“虬龙”,在其死后下旨立碑祭祀,并命名为“虬龙墓”。
《狸奴》,绢本设色,25.1×25cm,宋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在另一只极为受宠的“狮猫”死后,他更是要求为其打造金棺,葬在皇室陵寝万寿山上,并让大臣撰写祭文。一位大臣随手乱写了一句“化狮作龙”,竟因此被皇帝看重,官升一品进入内阁。能毫不避讳地让猫和自己享受一样的待遇,可见嘉靖帝有多么喜爱这些宠物。
《狸奴蜻蜓图》,绢本设色,25.6×26.4cm,宋代,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在清朝,以生性多疑闻名的慈禧太后对自己的宠物也是无微不至。除了在内廷设立“养狗处”外,对其饮食起居更是亲力亲为。在清宫剧中,我们总能看到皇室在用膳前由专人试毒的场景,而对爱犬的饮食,慈禧都是亲自监督,绝不假手他人。
黄际明、李廷梁《九犬图》,绢本设色,145×67.5cm,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当时没有狗粮,但皇宫中的宠物饮食都由御膳房专人制作。它们吃的都是牛羊肉,喝的都是骨头汤,餐后更有时令鲜果供应。这些“主子们”在当时地位超然,生活质量堪比宫中受宠的嫔妃。和现代的宠物生活比起来,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十犬图册》(局部),绢本设色,37.2×23.3cm,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宫廷中宠物的地位还体现在画作中。人们对郎世宁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能请他画像的只有皇帝、皇后、贵妃等地位极高的人,其他人大多只能请普通画师绘制。但皇室豢养的宠物却是其中的例外。
郎世宁《十骏犬之霜花鹞图》,绢本设色,清代
郎世宁《十骏犬之睒星狼图》,绢本设色,清代
乾隆皇帝曾请郎世宁为猎犬绘制《十骏犬图》。虽然他不像雍正一样爱犬如命,但其围猎时使用的猎犬同样是他的心头好。画中的猎犬身姿矫健、目光锐利。“骏”字原本用于形容品质优异的良马,以骏字形容猎犬,可见乾隆对它们的喜爱。
郎世宁《十骏犬之苍猊图》,绢本设色,清代
想养珍禽异兽怎么办?
古时人们大多封建迷信,对神话传说深信不疑。从《山海经》到《搜神记》,记录这些珍禽异兽及衍生出的志怪小说的书籍数不胜数。古代君王更是会把这些奇珍的出现当作祥瑞的征兆。
《内府驺虞图》,绢本设色,51.9×125cm,明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豢养珍禽异兽的地方被称为“囿”,后来又衍生出“鹿台”、“上林苑”等称谓,它们就是古代专供贵族赏玩的动物园。而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便是“四灵”之一的麒麟了。
《瑞应图》(局部),纸本设色,30×686.3cm,明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史书上多次记录了海外进贡麒麟的记录,能豢养麒麟对皇帝来说是功绩的象征。相传,麒麟现世是明君当政的预兆。但从画作来看,这些所谓的“麒麟”其实就是我们在动物园常见的长颈鹿。
描绘埃及使臣进贡“麒麟”场景的插画
古代典籍中描述的麒麟:头部像龙,身形既像马、又像鹿,有牛的尾巴,身上有五彩花纹。乍一听上去长颈鹿确实和文字描述的麒麟相似度很高,但从典籍插画中看就相差甚远了。
《瑞应麒麟图》,绢本设色,80×40.6cm,明代
到了清朝,皇帝为了厉行节俭并且保护环境,决定禁止各属国进贡珍禽异兽。到了康熙年间,连民间献鹰的传统都被免除了。在这样的制度下,达官贵族想要欣赏珍禽异兽又该怎么办?
《霖雨图》,绢本设色,150.1×84.8cm,宋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爱狗如命的雍正皇帝最先想出了应对的好办法,既然不能养真的,就把已有的宠物变成异兽。他亲自为爱犬设计了一套衣服,其中包括“麒麟服”、“老虎服”、“狻猊服”等等。在设计完成后叫内务府制成成品,亲自检查后才会叫人带去给爱犬穿上。
刘九德《画狻猊》,绢本设色,176.8×238.5cm,清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犬穿上皇帝亲自设计的服装,都变成了迷你版的异兽。但雍正看后并不满意,原因在于衣服设计成了套头衫,爱犬穿上后耳朵还要窝在帽子里。于是,他又让人在套头衫上加了两个耳朵,方便宠物活动。这样特殊设计的衣服也只有皇帝的御犬才能穿。
现代人常在冬天为宠物买衣服,既是为了美观,也因为它们担心着凉,顺便还能在遛狗时和周围人炫耀一番。但和雍正亲自设计的异兽服装比起来,再新奇的服装也显得稍逊一筹。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绿地缎海棠菊狗衣
在清代末年,原本只能被贵族赏玩的动物园开始向平民开放,并被称为“万牲园”,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动物园。内部的动物均由慈禧亲自挑选。
由于“男女大防”的封建思想限制,动物园当时还有“一三五售男客票,二四六售女客票”的奇葩规定。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参观的热情。
艾启蒙《画风猩》,纸本设色,121×90cm,清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如今,那些传说中的生物早已不再神秘。动物园的意义已经从最早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逐渐变成了保护动物、教育儿童。古画中的珍禽异兽也成了我们研究当时绘画技巧及人们观念的最佳凭证。
郎世宁《白鹘图》,绢本设色,123.8×65.3cm,清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意趣不同的水中世界
除了飞禽走兽,水中的鱼虾也是我们常见的宠物类型。比起活泼好动的猫狗,这些水中的精灵更适合喜好安静生活的人们。如果说以飞禽走兽为主题的画作以写实华丽为主,那么描绘水中世界的作品则多了一份灵动、清新。
华嵒《龟》,纸本水墨,19.6×25.3cm,清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提到画虾,必然会联想到齐白石。他儿时常到家中附近的水塘玩耍,其中的鱼虾既是他童年的乐趣,也成为了后续创作的灵感。
为了能更好地抓住虾的形态,他选择在书案上养虾,时刻观察。如果不是真心喜爱,又怎能几十年如一日,创作出如此灵动的作品?
齐白石《鱼虾图》,纸本水墨,96.5×40.6cm
比起齐白石笔下水墨的淡雅,清代画家溥儒所描画的《鱼虾册》则写实得多。这些画作看久了还会在其中发现很多饭桌上的“常客”。难道画家的参考对象除了观赏性的鱼类,还有厨房中的“原材料”?
溥儒《鱼虾册》(局部),纸本设色,28×37cm,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比起前者的写实风格,宋代宫廷画师刘松年眼中的海底世界显得梦幻得多。作为“南宋四家”之一,他以擅画翠竹山水闻名,作品配色典雅。但他笔下的《海珍图》却让人出乎意料。荧光色的使用极像当代艺术中的插画,这样大胆的配色在当时极为少见。
刘松年《海珍图》(局部),绢本设色,26.8×380.7cm,宋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家在作品中描画动物,更多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喜爱。虽然没有现实中的动物鲜活,但画作中的动物更多了一份艺术的美感。将这些作品串联起来,一座穿越了时光的动物园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正在展出▲▲▲
展览:故宫动物园特展
时间:2019年7月5日-9月25日
地址: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一展览区
精彩回顾:
[编辑、文/张欣彤]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